近日,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058億立方米(不含向港澳供氣),同比增加6.6%。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6.4%。2016年,我國用氣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
報告還顯示,2016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36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7%;中國進口天然氣721億立方米,占總消費量的35%。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投產天然氣管道6.8萬千米,干線管網總輸氣能力超過每年2800億立方米,天然氣基礎設施有了長足的進步,儲運和協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天然氣是我國實現主體能源綠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礎。加快推動天然氣發展,是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戰略舉措和現實選擇。
事實上,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等13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了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消費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發展,仍然受到價格太貴的影響。
報告指出,我國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形成機制尚需完善,地方價格監管有待加強。天然氣銷售門站價格包括出廠價(進口采購氣價)和管輸費,為政府基準定價,競爭性環節尚未實現市場化定價,這一價格綁定方式不利于管網設施的第三方公平準入。另外,季節性氣價和調峰價格還未全面推廣,不能及時反映天然氣價格與供需關系變化。
此外,由于部分省份省內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配氣管網等中間環節過多,攔截收費,強制服務,層層加價,導致終端用戶沒有得到改革紅利。可以說,與我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要求相比,天然氣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2016年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增至6.4%,而同期世界范圍內這一數值為24.1%。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李英華表示,把天然氣發展成為我國的主體能源之一的關鍵之一是做大天然氣市場的“盤子”,才能降低價格。目前,我國天然氣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建設存在短板。《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的下發,就是著力通過擴大天然氣的利用,通過做大市場,攤薄固定費用,降低成本。打通天然氣使用“最后一公里”,應該“宜管則管,宜罐則罐”,要采用管道氣壓縮天然氣和液化等多種方式,使得“最后一公里”得到更好更快的解決。同時,要實施城鎮燃氣工程,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煤改氣,快速提高城鎮居民燃氣供應水平,要實施天然氣發電工程,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有序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推動天然氣與新能源的融合發展。(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